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洛陽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
打造全省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繼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后,作為千年古都、老工業基地的洛陽,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支持洛陽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了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目標要求,提出了23項重點任務,打造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提升“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功能。
“五個堅持”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
《若干意見》提出,著力推動產業創新發展,著力提升全國性交通樞紐地位,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全面增強洛陽市創新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形成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在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進程中作出更大貢獻。
就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若干意見》要求做到“五個堅持”,即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堅持改善內外交通條件,推動洛陽由交通節點城市向交通樞紐城市轉變;堅持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產業轉型發展;堅持建設宜居生態環境,打造水碧地綠天藍的城市環境;堅持延續城市文脈,建設國家文化旅游名城。
在建設目標上,《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洛陽市整體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支撐全省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的作用日益彰顯,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創新能力迸發、人文魅力彰顯的現代化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六大建設重任,培育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引擎
《若干意見》賦予了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六個重點任務,即建設全國性重要交通樞紐、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支持建設“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建設幸福宜居現代化城市。
在建設全國性重要交通樞紐上,《若干意見》提出,構筑公鐵集疏、陸空銜接、內捷外暢的綜合交通新優勢。鞏固提升鐵路樞紐地位,加快推進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建設相關工作,統籌鄭州—登封—洛陽、焦作—濟源—洛陽、洛陽—平頂山等城際鐵路建設;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增強公路樞紐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洛陽一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工程項目建設;依托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構建以洛陽為中心、輻射豫西地區的1小時集疏圈,打造豫西地區工業品、消費品集散中心。
在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上,《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洛陽片區,支持在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人才培養與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評價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打造中西部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創業中心。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示范區。
在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上,提出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洛陽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做大做強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重型礦山和工程機械、現代農機裝備等先進裝備制造業。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科技服務業,支持工業設計、科技信息、技術創新、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加快發展,培育科技服務集群,建設區域服務經濟中心。
在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上,提出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建設國際文化旅游休閑中心,推動健康養老旅游融合發展。
在支持建設“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上,提出加快構建雙向深層開放格局,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支持開展以貿易便利化和國際產能合作為重點的制度創新,實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打造國際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區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展示中心,建設高水平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
在建設幸福宜居現代化城市上,提出實施“一中心六組團”發展戰略,推進中心城區與偃師、孟津、新安、宜陽、伊川、吉利周邊六組團產業對接、交通連接、生態共建。構筑生態宜居環境,深入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打造水碧地綠天藍的城市環境。推進伊河、洛河、澗河、瀍河“四河同治”。高標準推進新型城市建設,完善高端服務功能,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真金白銀”政策支持,設立50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
《若干意見》提出,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的指導,統籌協調研究重大事項。洛陽市要主動加強與平頂山、三門峽、濟源、鞏義、汝州等市的溝通銜接,帶動豫西北各市聯動發展。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財政分5年安排資金15億元,支持洛陽設立歷史文化遺址保護發展基金,重點用于文物遺址的保護與開發;省、洛陽市合作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支持洛陽市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支持洛陽市出臺引進人才管理創新辦法,聚焦國家戰略規劃實施和戰略平臺建設,著力引進“高精尖缺”人才。(記者 田宜龍 李宗寬)